客服热线:029-8918-1862  |  关注公众号
免费注册
 |  立即登录  |  个人中心  |  帮助中心
商品 店铺

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:"科技驱" 半百老厂迎来柳暗花明

发布于: 昨天
已被浏览: 19
来源: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

  截至目前,今年以来日均产油量达424吨,对比2024年年底增加了34吨,阶段自然递减率达7%,同比下降17.6%,在全厂各油田降递减的“暗战”中独占鳌头……

  7月4日,笔者在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了解到,面对“双高”矛盾、“失动”储量等困局,地质技术人员先后开展了方式转换升级、地质工程一体化、分层开发等试验,推动区块产量一路逆势向上。

  老油田开发转型

  突破困局产量升

  在兴隆台采油厂的开发历程中,大洼油田曾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。其地质储量占全厂水驱储量的27.4%。2024年产油量达15.4万吨,占全厂总产量的1/5,是采油厂主力生产区块之一。

  然而,近年来,这个“战功显赫”的老油田开发层位已上返到“脖颈”,无新层可调,濒临“失动”风险;虽然经过近3年的注水治理,但是自然递减率仍高达34%以上;2020年实施化学驱试验未达预期,部署的24口井“全军覆没”。2024年底,大洼油田深部调驱已发展到24个井组,由于调驱体系不配套、注入压力高,导致效果不明显。

  在该厂总地质师范红招看来,进入后开发时代的老油田,不改思路就是死路,开发转型是老油田枯木逢春的必由之路。

 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,地质技术人员选择“在哪里跌倒,就在哪里爬起来”。白天,他们组团到兄弟单位学习现场管理;晚上,扎进图纸里进行地层对比。他们还到大庆油田系统学习理论知识,泡在化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2个月的努力,技术人员终于梳理出问题所在,决定由深部调驱转向聚驱,并掌握节点调控的优劣势,及时调整配方体系,稳步放大注采压差,强化现场管理。一系列精准操作,打开了方式转换升级、提高采收率的大门,续写了大洼油田“宝刀不老”的开发传奇。目前,井组日产量由不足100吨上升至141吨,综合含水率下降3%,阶段累计增油1.8万吨。

  地质工程一体化

  “撬开”难动用储层

  大洼双229块油藏,曾是辽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希望之星。但随着开发的深入,低孔低渗的致密油层成为难啃的“硬骨头”——注水注不进,注气易气窜,曾经享誉辽河油田的“百吨明星井”如今日产液量不足5立方米。

  深层致密储层开发,有油不压不流。以往压裂措施排量和规模较小,改造程度不高,形不成复杂缝,渗析置换效率低。既然传统压裂手段失效,那就另辟蹊径。

  这个厂地质技术人员筛选双229-62-66井作为首口试验井,并大胆提出高强度、大规模压裂“撬开”储层的思路。总注入液量从常规压裂井的500立方米提高到1.3万立方米,每分钟排量从常规的5立方米提高到8立方米,同步采取多级暂堵转向的方式,压裂后2毫米油嘴放喷,第二天快速见油,最高日产油达7.1吨。

  该井的小试牛刀,不仅为双229块致密油藏开发迎来一道曙光,还为黄于热油田低渗油藏开发找到了新路径。这些难动用储量的评价动用,将成为兴隆台采油厂上产乃至重上100万吨的物质基础。他们用实践证明:持续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,是突破低渗油藏壁垒的关键。

  变笼统为精细

  解码“油稠人不愁”

  在老地质专家的眼中,大洼油田犹如一块掉在地上的盘子,再被踹了几脚,断块破碎、连通性差、动用程度高、油品差异大。特别是d1段的稠油问题,困扰他们多年。

  矛盾越多,意味着潜力也越大。他们借鉴兄弟单位二氧化碳吞吐试验的经验,系统梳理出400口井各个生产层段的油样分析数据,总结出5种适用的吞吐条件。优选洼20-117井实施二氧化碳吞吐试验,初期日产油11吨,创出采油厂二氧化碳吞吐最好成绩。

  洼20-117井的油品在50摄氏度下黏度为1062毫帕·秒,是洼16块一口典型的稠油井。受边底水活跃的影响,该井在措施前一直处于低产状态,日产油仅有1.3吨。该井于今年2月21日开始注入二氧化碳,初期注入压力仅2兆帕,注入速度3吨/小时,注入296吨后仍未起压。技术人员深入分析后认为,吞吐目的层存在层间干扰。为降低二氧化碳流度、推迟气体突破时间,提高吞吐开发效果,他们开展“二氧化碳吞吐+调剖”复合吞吐试验,3月6日达到设计量480吨后停注焖井,焖井47天让二氧化碳与原油充分置换。

  针对长井段笼统开发,形成大量弱动、失动储量的不利局面,他们与研究院科研人员联合在洼16块开展分区、分层、分方式重组层系开发试验,重构储井层网,精细刻画剩余油体系,让大洼油田走进“二次开发”的春天里。

  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老油田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前期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。据地质人员介绍,大洼油田单井纵向上划分81个小层,3.24万个小层需要对比,仅确定“连通程度”这一个数据,就需要2个人3天的时间。地质技术人员加班加点,夙夜在公,在各个小层“夹缝中”寻找剩余油,半年采取各类措施28井次,累计产油达6700余吨。

本文关键字: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:"科技驱" 半百老厂迎来柳暗花明